2024年11月主題報導--投稿期刊的美麗與哀愁(3) : 慎防掠奪性期刊
★什麼是掠奪性期刊? ★掠奪性期刊常見特徵 ★查證與誤投的處理
社會上,詐騙集團手法層出不窮,在學術界也無法倖免,不論是剛踏入學術的研究人員或是資深學者,都有可能被真假難辨的期刊或學術會議,將辛辛苦苦努力產出的研究成果託付錯,除了努力白費,有時還要付出大筆金錢,因此多一分警覺心,就能降低受騙的機率。
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一詞,最早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圖書館學者Jeffrey Beall 提出,此類期刊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不重視研究品質,存在違反學術倫理、出版、商業交易的誠信原則。出版社可能利用誘人宣傳手法,引投稿者不察,提供稿件或支付文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s) ,這等卑劣行為,形同對學術圈的「掠奪」,學者於投稿時,需要更審慎地評估選擇,避免誤入陷阱。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以海報形式整理掠奪性期刊的慣用手法,可以從觀察期刊內容領域收錄異常寬廣、奇怪不低的impact factor、收費方式不明確、出版商的主編及資料內容不詳等等審視評估判斷,防範陷入掠奪性期刊。
本海報採取「創用CC」之授權模式,
原文取自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掠奪性期刊的慣用手法〔海報〕。
https://ethics.moe.edu.tw/files/resource/poster/poster_06.jpg
詐騙的手法變化莫測,沒有人能指出誰是詐騙者,往往都是透過受騙者的經驗分享,建立防範,或是根據詐騙可能出現的特徵宣導讓民眾不要掉落陷阱。掠奪性期刊也如同詐騙集團一般,圖書館同樣無法建立掠奪型期刊黑名單,準確條列掠奪性期刊,柯皓仁 (2020)提到圖書館館員雖具備資訊搜尋評估的專業,但缺少各學術領域的支持,幫助讀者進行學術評估,投稿發表的主導權及決定權仍在準備投稿的學者身上,學者需自行評估即將投稿的期刊是否適合則相當重要。以下推薦Think – Check – Submit網站,這是一個幫助作者找到正確期刊與研討會而設立的網站,準備投稿發表者可從其表列檢核資料清單,查證核實準備投稿的期刊或出版社。
Think – Check – Submit網站
誤投入掠奪性期刊處理
即使防範宣導再多,還是有人可能不小心掉落詐騙陷阱,否則掠奪性期刊不可能一再被提醒要注意,而掠奪性期刊的盛行,楊又欣 (2023)研究表示,與高教產業重視期刊論文的資源分配邏輯,以及學術出版市場大量需求情況,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就像陷入詐騙集團的圈套,不慎誤入掠奪性期刊,可能的影響層面更廣,除了最基本的金錢損失,文章無法再被聲譽良好正規的期刊所刊登,對該文章的智慧財產權也喪失,學者的學術生涯發展受阻,影響研究者的學術聲望,破壞學界在社會中信譽,並且耗損社會投入的研究資源。
不小心投稿到掠奪性期刊,既然已受騙,還是要面對現實,研究員潘璿安(2024)整理他人分享的經驗,給讀者參考的處理方式。
◎已經投稿,尙未收到審查通知或已經通過同儕審查,尙未簽署任何著作授權文件(無論是否付錢)
◆寫信向掠奪性期刊說明要取消這次的投稿。
◆待一段時間、確定掠奪性期刊無後續行動後(如逕自刊登),嘗試轉投稿到正規期刊。
★重新投稿時,請務必在投稿信中詳細說明之前投到掠奪性期刊一事,並尊重期刊方的決定。
◎已經通過同儕審查,尙未簽署任何著作授權文件,但文章已經刊出(無論是否付錢)
◆有些學者認為必須報警,但對方在境外,警方難以處理。
◆寫信向掠奪性期刊說明要取消這次的投稿,同時提醒他們可能已經侵害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