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25年2月主題報導--捨身育才

2025年2月主題報導--捨身育才  宣傳圖

    最初的因緣        生命故事的榮光             館藏圖書

 

        2024年12月,經典雜誌出版"大捨與大愛: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一書,筆者又想起上人過去常說:「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而面對生死,能提起勇氣為身後做出決定的人,讓往生後的身軀化無用為大用,成為大體捐贈者,也就是在慈濟我們所敬稱的”無語良師”,他們是如何擁有如此強大勇氣,能秉持堅定意志與信念,懷著這份敬意,讓我們一起回到最初,了解其中的因緣,透過閱讀發現更多關於他們的生命故事。

 

最初的因緣 

     希望藉由推行遺體捐贈及落實「尊重生命」的精神,進而能激發醫療人士内心的真愛,關懷病人;而病人也能大捨遺體,回饋醫學教育,為社會孕育良醫。

     如果醫院的醫療人員能以愛心照顧病人,醫學院的師生能以尊敬的態度對待遺體及其家屬,相信遺體捐贈的風氣即可打開。如此一來,醫院「病理解剖」和醫學院「人體解剖」的遺體來源缺乏問題,將可迎刃而解。

     讓您我以這種「愛的循環」的大捨精神,共同為人類社會建立一種富有人文意涵的遺體捐贈文化。

                                                               慈濟功德會創辦人.釋證嚴   摘錄自《8586無語良師》推薦語    

 

    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成立,1989年設立慈濟護專,1994年設立慈濟醫學院(現今的慈濟大學)為宗教團體創辦的醫學院校醫學院成立初期,醫學生的大體解剖學是基礎跨入臨床最重要的課程,但最難克服的問題是教學遺體來源。1995年一位來自彰化縣罹癌的林蕙敏女士,是首位主動表示願意捐贈遺體給慈濟醫學院,提供醫學生解剖教學研究使用。證嚴上人深受感動,以林女士的故事鼓勵倡導大體捐贈,秉持「能捨一切諸難捨」的大乘精神,引起慈濟人、會員及社會大眾很大的回響。

             為給病人最好的手術治療,大體手術的擬真教學相當重要,慈濟大學曾國藩教授曾向證嚴上人提出「以未防腐的捐贈人體作臨床教學訓練」的構想(1)2002年慈濟大學教師與慈濟醫學中心醫師合作,開設全球首創的全人「臨床模擬手術教學」課程,20039月,也是全球首創人文整合的「模擬實境手術室」啟用,採用急速冷凍設施處理專門保存未經防腐處理的大體,進行模擬手術的訓練課程。2008年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成立。2010年起模擬手術開放與臺灣醫學會合作,邀醫學會會員參與,定期舉辦進階模擬手術課程和工作坊,更有結合大型的跨國醫學年會交流,讓醫療資源有很好的知識與技術分享。

        大體模擬手術課程是醫學院醫學生手術教育的啟蒙,在慈濟醫學教育,從人文教育出發,教導學生敬重大體老師,也會建立學生與大體老師的家屬間互動的關懷連結大體老師不用聲音,用身體承擔同學的切割,以身教學,是無所求的利他榜樣及人生典範,在慈濟我們敬稱遺體捐贈者為無語良師(silent mentor)。課程結束後,會進行莊嚴肅穆的追思儀式包括替大體老師著衣、入殮、和送靈,也會邀同學寫卡片給無語良師,將卡片一起放入棺木中表達感恩。此外,有癌末病人有意捐贈大體,學校也會安排讓醫學生與大體老師見面,串起良善的愛循環。

            英國牛津大學宗教社會學教授彼得‧克拉克,生前曾兩次拜訪慈濟大學,對慈濟結合人文的醫學教育讚譽表示,「實證醫學是從西方傳到東方,但人文化的醫學教育是由東方興起,回傳到西方。」

 

 

▲Top
 

生命故事的榮光

   
    
彰化林惠敏女士是第一位主動提出遺體捐贈給慈濟醫學院(現今的慈濟大學)供教學研究之用,19952月往生後捐出遺體。證嚴上人全省行腳慈示,將此感人善行讓會眾們知曉,引起很大的響應。

 

   我們寧可學生在我先生(父親)身上試劃二十刀,也不願見到學生將來畢業當醫生時,在任何病人身上劃錯一刀。所以,我們才願意將先生(父親)的遺體捐出來,供解剖教學研究之用。

                                                            一位遺體捐贈者的太太及子女
    摘錄自《8586無語良師》推薦語

 

              慈濟醫學院師生稱遺體捐贈者為「老師」,慈濟人稱他們為「捨身菩薩」,每一位捨身菩薩都有一個生命故事,生命雖已逝去,但他們為醫學教育大愛付出的身影,將不會被忘記。1998年慈濟志工張榮攀先生策畫,收集19961997年醫學生在解剖學科結業時寫給捨身菩薩的信、遺體捐贈者的家屬寫的相關文章,集結於1999年出版《8586無語良師》,87-103年間無語良師專書則由慈濟大學持續策畫編著圖書出版,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更有紀錄2002至今之大體老師行誼簡介。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 大體老師行誼簡介 http://www.msc.tcu.edu.tw/silentmentor.html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朝龔自珍《己亥雜詩》


         於「以身相許
 : 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一書中,前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教授在推薦序文中,以清朝龔自珍《己亥雜詩》的詩作為譬喻,筆者認為將無語良師獻身醫學與教育,守護生命的大愛精神,呈現的淋漓盡致。

 

  

 

▲Top

 

館藏圖書


內容簡介:

秉持「盡形壽、獻身命」的大愛無私精神,證嚴上人倡導捐贈大體奉獻於醫學教育,自一九九六年起,慈濟人響應上人呼籲捐贈大體。二○一○年起,慈濟大學開啟模擬手術課程,為讓外科醫師學習使用最先進醫療設備,經由於大體老師學習施做模擬手術,爾後能無縫接軌直接為病人進行手術治療。本書內容從醫界視角書寫,說明模擬手術如何提供醫師精進與傳承的救人技能,透過無語良師捨身育醫,喚起行醫本心,培育與建立醫學人文素養 。

 


內容簡介:

張榮攀先生策畫,收集1996、1997年醫學生在解剖學科結業時寫給捨身菩薩的信、遺體捐贈者的家屬寫的相關文章,集結於1999年出版。

 

 


內容簡介:

「寧願學生在我身上試劃二十刀,也不願見到學生將來畢業當醫生時,在病患身上劃錯一刀。」每一位遺體捐贈者,都有一段感人的生命故事,也都懷抱貢獻醫學,貢獻社會的大願。
 
醫學是研究人類自身的學問,大體解剖學則是醫學生窺探醫學堂奧的第一步,然而過去醫學教育以情感抽離方式進行,對大體缺乏發乎內心的尊重,志願捐贈遺體者也極其有限。
 
慈濟醫學教育自成立之初,便以正面的態度、光明清淨的環境,為解剖學注入人文精神。
 
在教育精神上,慈濟也打破成規,要求醫學生認識大體老師的生平、拜訪家屬,投入個人感情以深化對生命的尊重。除了在醫學教育上樹立新的里程碑外,面對死亡的安頓力量,也成為生死教育上寶貴的一課。

 

 


內容簡介:

解剖學一向被藏在地下室,自從慈濟開啟大體捐贈的風氣,解剖學科也打開大門與外界互動。慈濟大學改良與開發教學遺體的保存方式,更促成宛如在真的病人身上開刀的模擬手術課程,結合本土化的人文儀典,為醫學進步帶來了溫暖……。(文字引自本書) 

 

更多關於無語良師的館藏圖書參考如下所列:    (查館藏狀態,可點選書名進行查詢)
 
                   書名 登錄號  索書號
1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 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M0336674 008.3/ 1410/ 2023-1/ v.2
2 打擾了,我是大體化妝師 M0338128 412.61 8433 2023
3 大體模擬手術課程對實習醫學生同理心影響之探討 M0324964 008.8 1118.412 2022-10
4 慈濟大捨捐贈 :頭目髓腦 悉施於人 M0328507 416.17/ 8737/ 2021/ c.2
5 我爸爸是大體老師 : 845日關於愛與逝去的溫柔時光 M0314567 528.5907 896 2017
6 謝謝你在我們心裡 M0325552 416.17 8856 2020
7 生死交接:一個器官移植醫師的筆記 M0322445 416.17 335 2019
8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M0313610 ID 987.81 M0313610
9 無語良師:慈濟大體捐贈意義之分析 M0210930 008.8 1118.2 2007-7
10 遺愛 : 器官捐贈背後的真相 M0306584 416.17 647 2015
11 教你如何學大體護理 : 40個情境對話說往生照護 M0303160 412.61 4763 2015
12 無語良師. 103, 大體解剖教學 M0170842 410.1619/ 8279/ 2014
13 無語良師. 102, 大體解剖教學 M0134148 410.1619/ 8279/ 2013
14 無語良師. 101, 大體解剖教學 M0234960 410.1619/ 8279 /2012
15 以身相許 : 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 M0263919 410.1619/ 8462/ 2011
16 美善相循詠傳大愛 : 慈濟大體捐贈十五週年紀念專刊 M0249914 410.1619/ 8279-1/ 2010/ c.2
17 無用.大用 : 慈濟病理捐贈、大體捐贈與器官捐贈 M0243349 410.1619/ 8365/ 2009/ c.2
18 看見菩薩身影. 14, 杜俊元、楊美瑳 M0162015 225.79/ 8524/ 2003/ v.14
19 看見菩薩身影. 10, 黃勝璧 M0158355 225.79/ 8524/ 2002/ v.10
20 看見菩薩身影. 12, 陳燦暉、陳錦花 M0153823 225.79/ 8524/ 2002 /v.12 /c.3
 

 

 

參考資料來源

1.慈濟學校財團法人編著(民113)。大捨與大愛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 。臺北市:經典雜誌、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2.葉文鶯著(民100)。以身相許 : 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 。臺北市:經典雜誌、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瀏覽數: